,在跳台上的重力势能W1=mgh=10*50*10W=5000W,2:根据能量守恒,起跳所做的功,W2=1/2mv2=1/2*50*5*5=625w 3:根据机械能守恒,入水时的动能1/2mv2=W1+W2,解得,V=15米每秒。
:Ek=1/2m的平方,带入数据的625J 2根据能量守恒:E末=E初+重力势能 E末=5625J 1/2MVV=E末 解的v=150 不好意思哈,有些数学符号我不会打,还有事有些物理字母也忘了,不过重点写上去了。
1、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,以地面为参照物,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、、。 2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,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___。跳板弹起过程中,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发生改变。
2、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 使运动员产生向上的加速度 A 题目说是对船,只有人与船接触,是人与船之间的静摩擦力使船前进的,所以是A 力的三要素为:大小、方向、作用点。
3、如图所示,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,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___。跳板弹起过程中,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发生改变。
4、【分析】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:改变物体的形变或运动状态。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,跳板发生形变;跳板弹起过程中,力使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。 【点评】 这种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,是初中物理的常考点。
高度减小,质量不变,所以重力势能减小;速度变大,所以动能变大,所以动能是先减小后增大,重力势能是先增大后减小,由于不计摩擦,所以机械能不变,故选C。点评: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。
人开始是静止的,由于跳板的运动,使人运动,所以具有动能,即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。因为人有了动能,同时速度向上,所以人向上做减速运动,转换为重力势能。
)这段时间人重心下降高度为10 m ,空中动作可利用的时间 t= s= s≈4 s。
1、BC 试题分析:跳板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人的脚发生了形变,A错;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形变发生了形变,D错,B、C正确。
2、从最高点到落水的过程中,速度增大,动能增大,所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;物体的质量越大,位置越高,重力势能越大,由于运动员的高度先升高后降低,所以其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。不计空气阻力时,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。
3、动能先增大后减小,故B错误。形变量一直在增大,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加,故C正确。
4、你好,跳水时压水花的基本技术是手掌撑开并拢,身体垂直于水面,是身体入水的接触面积最小化,产生的水花才越小,这只是简单的理论知识,实际上如何掌控,那就需要刻苦训练了。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