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:因为最后入水的速度是8m/s,这个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。V末^2-V初^2=2as 可以得到S=9(m)也就是说,运动员上升的最高点是9米。但起跳的高度是1米,所以剩下的9米就是跳板做的功。
板对人的功=人增加的机械能 W=0.5mV^2-mgh =0.5*50*8*8-50*8*1=1911J 你对于板对人做功过程的理解正确,可由功能关系求这个功的大小W。
,在跳台上的重力势能W1=mgh=10*50*10W=5000W,2:根据能量守恒,起跳所做的功,W2=1/2mv2=1/2*50*5*5=625w 3:根据机械能守恒,入水时的动能1/2mv2=W1+W2,解得,V=15米每秒。
(1)由能量守恒有,1/2Mv0^2+Mgh=1/2Mv^2 明显,跳板对运动员做的功W=1/2Mv0^2,则代入数据,解得W=1911J。
1、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首先是让板发生形变,利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,然后重力势能转化为向下的动能,入水过程中水的浮力增大,最终人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。并且整个过程中角动量守恒。
2、(1)运动员站在跳板上使跳板有了弹性势能,在运动员跳下时,是能转化为动能,从而使运动员弹起来。
3、当跳板被压缩到最低的时候,动能为零,跳板向上的弹力最大,此时,弹性势能最大。紧接着,弹性势能被释放出来,转化为运动员向上的动能,将运动员弹离跳板,使得运动员开始做上抛运动并开始做动作。
4、首先是运动员体内的化学能(就是食物的能量,也可以说是热能吧)转为运动员的动能,把跳板踏弯后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(因为将跳板压下去了,所以有势能)转为跳板的弹性势能 。
5、人开始是静止的,由于跳板的运动,使人运动,所以具有动能,即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。因为人有了动能,同时速度向上,所以人向上做减速运动,转换为重力势能。
6、体育比赛中的跳板离水面3米高,运动员具有重力势能(同时运动员体内本身就有化学能),另外跳板(易形变)具有弹性势能。
重力势能减少,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;也就是重力做的功小于跳板作用力做功。
你应该是高中生吧,这种题主要看其中的一些能量的变化,而能量的变化是从一些物理量中可以看出,如重力势能看物体高度,动能看速度,弹性势能看变形,化学能看是否有化学变化。
人开始是静止的,由于跳板的运动,使人运动,所以具有动能,即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。因为人有了动能,同时速度向上,所以人向上做减速运动,转换为重力势能。
正确的是 B跳板给运动员的弹力大于运动员给跳板的压力。因为运动员起跳过程中会向下一蹲,除了运动员受到的重力还有一个向下的惯性力,运动员会借助跳板的回弹力向上跃起所以 跳板给运动员的弹力大于运动员给跳板的压力。
1、上图,构件BC作平动,其上各点速度加速度均相等,取BC上A点为动点,动系与OA杆固连。
2、,在跳台上的重力势能W1=mgh=10*50*10W=5000W,2:根据能量守恒,起跳所做的功,W2=1/2mv2=1/2*50*5*5=625w 3:根据机械能守恒,入水时的动能1/2mv2=W1+W2,解得,V=15米每秒。
3、如图,CD杆速度v=ve/cosφ=ωh/(cosφ)^2=4ωh/3 销钉相对AB杆的速度vr=(1/2)v=2ωh/3 根据牵连运动是定轴转动的加速度合成定理,矢量式如图右。
4、解析 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的质点,从h1高处下落,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 v1= (向下)。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,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v2= (向上)。速度的改变量Δv=v1+v2(向上)。
5、用倾角30度的传送带送m=0.5kg的物体,物体与传送带间无滑动,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(传送带以a=2m/s的加速度匀速向下运动)30.以10m/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,刹车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。
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,跳板发生弹性形变,由于跳板具有弹性,所以要恢复原来状态,于是产生向上的弹力,将运动员弹出,由于运动员具有重力,所以会向下落,在下落过程中,才做出各种动作。
在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,体会放大法的实验思想,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。 通过学习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,发展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愿望。
弹性势能;动能;动能;重力势能。因为跳板直接给运动员提供的是弹性势能,只能先变为动能。是运动员本身的动能转为了他的弹性势能。
运动员与跳板间符合牛顿第三定律。运动员下落到接触跳板前,只受重力作用,作自由落体运动(忽略空气阻力)。
1、——正确!铁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:重力、黑板的静摩擦力、吸引的的磁力、相互排斥的弹力,其中,三个力:“黑板的静摩擦力、吸引的的磁力、相互排斥的弹力”的施力物体是黑板。所以,A正确。
2、设下落的总高度是s米,下落时间为t秒,依题意:s=(1/2)gt^2 9s/16=(1/2)g(t-1)^2【最后一秒前的时间里落下的高度是s-7s/16=9s/16】解上述方程组即得s和t。答案:s=80m,t=4s。
3、先数一下,承重绳一共是4股。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升高的4倍,0.1*4=0.4m。
4、第二题 液体底部压强公式p=ρgh,所以只要液面等高,底部压强就相等。